华夏招生在线经过全面咨询了解分析学习了如下招生信息供您参考并选择报考自己理想的专业!
8月23日,近38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2017级新生来到清华大学报到,在这里开启人生新旅程。2017年,清华大学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改革,结合国家高招制度改革,围绕“综合评价、多元择优、因材施招、促进公平”的人才选拔理念不断完善招生选才体系,为清华大学选拔出了一批有理想、有才能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全面推行大类改革,顶尖学子首选清华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校,清华大学一直是众多顶尖学子报考的第一选择。2017年,清华大学在前期机械工程学院大类招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将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整合为16大类,专门成立大类培养领导小组,由校长邱勇亲自担任组长,并聘任各大领域内的知名学者担任各大类首席教授。大类招生既减少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又给了考生更大的选择自由权,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
清华大学的育人理念和大类招生工作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本科国内及国际学生招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7年,清华大学共录取新生近3800名,其中国际学生330余名、港澳台学生68名、内地学生近3400名。内地学生中,理工类考生占比77.3%,文史类考生占比8.47%,艺术类考生占比7.17%,来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不分文理)占比7.05%。内地新生中,少数民族考生占9.66%,来自县级及县级以下高中的考生接近四分之一,男女生比例略超过2:1。全体新生中,共有428名“00后”,2对双胞胎。其中,年龄最小的新生出生于2004年5月,刚满13周岁,来自安徽省。
2017年,清华大学在全国大多数省份的文科、理科录取分数线,都继续高居各高校榜首,各省最优秀的文理科考生大多把清华作为自己的首选目标,清华大学的生源质量继续稳定保持领先。据统计,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理科前10名,近七成被清华录取,在湖南、内蒙古、黑龙江、河南等省市自治区更是有超过九成的理科前10名都选择了清华大学。从分数线来看,在招生计划众多的情况下,清华在16个省份的理科统招录取分数线居全国高校之首;招生体量较小的文科专业同样受到一大批优秀文科生的青睐,清华在30个省份的文科统招录取分数线居全国高校之首。录取的分数线上考生中超过八成为各省市自治区的文科前10名。
“通专融合、大类培养”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在大一年级,所有学生将接受大类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导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在大一结束前完成专业确认,并在大二进入相关院系开始专业学习。从具体招生情况来看,各院系进行大类招生后对考生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许多高分顶尖学子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从自身的兴趣特长出发选择专业,志愿分布更加均匀合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分布态势。今年,全部的大类专业均录取到各省(市自治区)的文理前十名高分考生,其中更有十个专业大类录取到各省(市自治区)的文理第一名,高分顶尖考生的录取专业覆盖面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结合清华大学各省招生组深入、细致的志愿填报咨询工作,几乎所有的线上考生都满足了第1专业志愿,志愿满足率达到近几年来的新高。这种考生选择分布的新趋势既说明了考生和家长在专业选择上更为理性,同时也意味着考生和家长对清华大学大类改革有信心,对“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高度认同。
助力改革、促进培养,不断完善自主选拔体系
清华大学立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和学校的大类改革,不断完善自主选拔体系,通过自主招生、领军人才选拔和自强计划三大项目,坚持以“综合评价、多元择优、因材施招、促进公平”的人才选拔理念展开人才选拔工作。今年,清华大学创新自主选拔形式,改革领军和自主的面试环节,进一步增加人才选拔的效度和信度。
2017年,是清华大学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的第一年,也迎来了浙江省、上海市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届学生。清华大学在去年试点的经验基础上,继续在浙江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且在上海设立“上海领军计划”综合评价招生,得到了浙沪顶尖学子的青睐。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表示,“浙江三位一体”和“上海领军计划”作为招生选拔模式的一个新动向,既是国家综合评价试点的一大突破,也是清华努力探索完善自主选拔体系的重要举措,将从更高层面影响一考定终身的现行选拔体系。这种新的招生选拔模式将考生的平时学业表现、大学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进行有机结合,既重视学生的高考成绩,又综合了过程性考察和高校面试,有助于提升对考生的区分度,也能够帮助大学综合评价所要招收的学生,让高校实现“招生”“选才”,而不仅是“招分”。从试点效果来看,这种选拔模式能够有效衔接新高考,并助力改革平稳落地,未来将作为清华大学在浙江、上海招生选才的主要方式,而这对于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改革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在改革试点的同时,清华大学的领军人才选拔、自主招生和自强计划也持续改进。2015年起,为了方便考生参加考试,清华大学率先尝试在全国各省设立初试考点,还首次探索在自主选拔初试中实行机考,最大限度地确保测试的安全性和及时性。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表示,从过去两年的开展情况来看,这一做法不仅减轻了考生奔波赶考的压力,方便了偏远、贫困地区考生就近参加考试,也为考生参加多所高校的自主招生测试提供了机会。因此,今年清华在延续这一做法的基础上大幅增设笔试考点,在全国30个省份(除西藏外)设立了61个考点,较去年增加了25个,大部分省份都在省会之外另选城市设立新考点,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考点。为了有效衔接新高考改革方案下的专业选择和志愿填报,在高考改革省份,清华分别实施的“浙江三位一体”和“上海领军计划”还给出了6种不同的考试科目组合,并首次采用专业组的方式进行测试选拔,以兼顾不同学生之间的选考科目和专业志趣,充分保障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在复试环节,清华近几年面向所有考生举办开营仪式及专业嘉年华活动,由主管教育教学的校领导和各院系的负责人主讲,向所有参加活动的考生介绍清华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科设置、专业发展等,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清华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氛围。今年清华大学的各类型自主选拔中,来自20个院系的200多位专家深度参与、共同把关,学科大类首席教授和部分院系院长、系主任也加入了评审队伍。刘震表示,以前很多院系是被动接收学生,这就导致选材与育人两个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考生的性格爱好、过往经历、背景知识及与专业的相适程度等院系都无从得知,不利于学生入校后的培养。所以我们要让大类和院系更多地参与到招生工作中,将招生与培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清华的各类型自主选拔让一批批认同清华选人育人理念、具备创新潜质、综合素质全面或具有一技之长的考生脱颖而出。他们在高考、学科奥赛等各舞台上挥洒青春、展现自我并选择未来在清华园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毕业于安徽省安庆一中的周皓宇自从初中就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生物学科竞赛奖项,进入国家集训队并被保送清华。在2017年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他以总分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摘得桂冠,这是我国近7年来再一次获得的殊荣。
毕业于浙江省诸暨中学的王雷捷一贯优秀,学业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第一。他获得了清华大学领军人才选拔及其他多所高校的优惠认定政策,在充分了解清华之后,他毅然选择了清华,最终被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录取。高考中,他以总分723的成绩,成为了浙江新高考改革后的首位总分位次第一。毕业于姜堰中学的潘慰慈不仅帅气开朗,更是一个全面发展、心怀天下的领军人才,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并获得“2016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他获得了领军人才选拔的40分录取优惠,更是再高考中,以江苏省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录取到了鼎鼎大名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也就是“姚期智班”。
更多地发挥院系的作用,更多地纳入培养的视角,除了直接参与自主选拔招生环节外,近几年清华大学还举办了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物理、化学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体验营,让更多的中学生走进清华园,近距离感知和了解学科的魅力,激发中学生对于相关学科的兴趣,并提前考察推荐具备学科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2017年,清华大学首次举办面向人文社科领域的中学生体验营,该体验营由经管学院、人文学院等6个学院联合主办,旨在让更多全国优秀中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清华的文科,共吸引力了千余名文科生参与。今年被录取到人文与社会类就读的拉萨姑娘次旦央吉,就参加过此次人文社科冬季体验营,她说:“清华的人文理念和多元的氛围深深地吸引着我,从此我就在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要成为清华的一份子。”次旦央吉很早之前就坚定了学习新闻专业的信念,希望大家能通过她的笔和镜头认识一个崭新的西藏,认识一个藏家新闻视角之下的家乡,并以此来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回报家乡。这个热爱西藏、热爱藏文书法的16岁小姑娘现在已经是拉萨市书法协会会员之一。她说,无论是自己热爱的藏文书法还是从小耳濡目染的藏族舞蹈,对于她来说都不仅仅是一种兴趣,更是切切实实地塑造了自己的个性和气质,让自己在焦躁的时候能更加从容,在迷茫的时候可以认识自我。与此同时,为了增进中学生对清华大学工程学科的了解,提高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清华大学还首次举办2017年“工程科学创新挑战营”,约200名全国优秀中学生前来挑战。此次体验营改变以往理科竞赛的挑战模式、对工科专业所注重的实际动手能力等进行深入评价。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等9个工科院系的细致设计了创意创新挑战赛、人居科学和建成环境设计赛、航天航空创新挑战赛、未来化工与新材料创新赛、车身设计挑战赛等5个挑战项目的各个环节,此次工程科学创新挑战营也涌现出一批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中学生。
多措并举、力促公平,寒门学子录取创新高
招生工作要助力教书育人,要服务国家战略,要力促教育公平。提高农村生源比例、扩大中西部招生比例、促进教育机会公平,是国家近年来在高校招生工作中的重要导向。清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精神,通过自2011年起首创并精心组织的“自强计划”,国家专项计划,以及合理调整分省招生计划等多项措施,逐年向高等教育欠发达且生源数量相对较多、升学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
2017年,清华大学共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录取352名考生,占总招生规模的10.5%,创下了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实施以来的新高。2017年,共有180名同学通过自强计划获得了30到60分的加分认定,比去年增加7人,最终有79名同学成功圆梦清华。毕业于河北吴桥中学的庞众望,从小生活在吴桥县庞庄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他虽然面对困难,但依然选择把笑容交给阳光,令无数网友感动。他在清华大学自强计划中获得了60分的优惠认定,高考后顺利被清华大学机械、航空与动力类专业录取,成为吴桥中学近十五年来第一个圆梦清华的学生。毕业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第一中学的哈尼族男孩周睿杨,通过自强计划获得了30分的优惠认定,高考后被顺利录取到土木类专业,成为2001年以来第一位走进清华的西双版纳考生。
国家专项计划也是增加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生源的重要措施,且近年来招生规模逐步扩大。2017年,清华大学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录取考生281名,比去年增加26人。毕业于甘肃省定西一中的魏祥,虽患有先天性残疾,但是性格阳光开朗,学习刻苦,在2017年的高考中取得648分的好成绩,通过国家专项计划顺利被清华大学数理类专业录取。录取期间,魏祥同学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魏祥妈妈母爱无疆的暖心亲情,以及清华大学对学子浓浓的人文情怀,感染了无数网友。
国际学生(本科)招生首次采用申请-审核制,改革初现成效
2017年起,清华大学本科国际学生招生全面改革,采取申请-审核制,共有19个院系39个专业向本科国际学生开放,具备申请资格的国际学生向清华大学递交申请和有效证明材料,清华大学通过综合测评(包括材料评审和面试)进行录取。这是清华大学首次采用这一方式招收本科国际学生,作为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之一,旨在通过多维度考量和综合评价来提升本科国际学生的招生质量。
刘震介绍,采用申请-审核制录取本科国际学生,可以有效地避免采用同样的试卷测试所有国际学生导致的信度效度缺失,也可以制度层面保证本科国际学生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是一次为了吸引更优秀、更全面、更多元的国际高中学生,而作出的使命驱动的改革。刘震说:“采取申请-审核制并不意味着国际学生读清华本科更容易。相反,由于考核维度更丰富、考查面更广,难度不降反升。在材料评审中,我们除了要看高中阶段全过程的学业成绩之外,还要结合其国际通行考试的成绩、参与课外研究或学习的情况、参与社会活动情况、所获得的认证及奖励情况、个人申请及推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审。在录取总人数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由于报名人数大幅增加,使得录取率降低,通过优中选优,我们的本科国际学生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升,结构也会进一步优化。”
经过层层选拔,共有来自35个国家的330余名成为清华2017级新生。与往年相比,来自欧美和“一带一路”国家生源大幅增加,国别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源结构呈现更加多样化发展的趋势。Roan Henry Guinan,中文名字为秦荣,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毕业于美国顶级私立高中Groton School。该中学曾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母校,教学质量在美国高中的排名非常靠前。Roan Henry Guinan一心想成为“financial manager in the banking industry”(银行业界精英),为此他申请了清华大学、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乔治城大学等世界名校。最终,他选择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读。Hubert YUAN,中文名字为袁宾雨,是一名美国出生的美籍华裔,高中就读于Winchester High School。他在2016年就接到了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但出于对中国的热爱,他在2016年9月起选择“gap year”(间隔)一年参加清华大学的汉语进修项目,并在今年申请清华大学,被考核录取后经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进一步考核获得该专业的录取资格,成为首个进入“姚班”的国际学生。
服务前置、增强认同,积极构建“大中衔接”长效机制
如何加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的衔接,弥补高校生源需求与现状的差距,是目前中国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iTsinghua学堂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去年4月,清华发起了“iTsinghua学堂——名师大家进中学”系列巡讲活动,组织清华大学的名师大家走进国内外各中学,为中学生介绍学科前沿和专业发展,讲述清华故事,传播大学文化,帮助中学生在入校前就建立起对大学教育及学科专业的初步认识。迄今为止,近百位清华院士、教授在国内外156所中学举办了近200场讲座,直接覆盖中学生近10万名。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地区、以及美国、马来西亚等部分国外地区。其中,在中西部省份举办的占半数以上,非重点及县级中学占比也超过1/3。“给教授搭台,给学生舞台”这体现了清华大学一贯的选人育人理念,有利于院系选拔和培养适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优秀人才,让国内外生源中学看到了清华求才若渴的立场和态度,看到了清华让招生回归教育本质,回归人才培养本身的决心和信心。
走出去,请进来。从去年开始,清华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的现场,总会迎来一批身份特殊的嘉宾——来自全国各地及国外境外的50余位中学校长。他们像万千送新生报到家长一样,满脸自豪地将自己培养出来的孩子们亲自送至大学校园,见证他们人生的新起点。此外,清华大学还通过分批邀请中学校长参加清华大学校庆活动,定期举办全国重点中学校长会,以及不定期开展“中学师资提升计划”等一系列举措,将大学教育资源与中学进行有效衔接,不断建立和强化中学师生和清华的联系,增强清华认同度。刘震表示,一直以来,全国各重点中学都与清华大学保持着最紧密的联系,一起探索‘大中衔接’的同时,源源不断地将最优秀的学子送进清华园,成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人’。相信通过类似的活动,中学师生一定会对清华大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认可和信任。清华大学一定能在四年后,让这批清华人,再一次成为他们和清华共同的骄傲。
阳光招生、提升体验,全方位多渠道服务考生
长期以来,清华大学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人才选拔立足之根本,坚持“阳光招生”,认真落实教育部有关规定,让招生工作袒露在阳光下,严格遵循决策程序,严格落实公开规定,严格执行自我监督,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中学、考生、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近年来,清华大学的招生队伍均由近千名的招生教师和招生志愿者组成。他们大都是各院系的专家教授和各部门的领导骨干,一年来利用宝贵的假期时间,多次赴全国各地开展宣讲和咨询,累计面向高中生组织了近千场讲座和报告。在招生过程中,清华大学广大招生教师以真诚对待考生、以真心打动考生、以真情服务考生,向考生介绍完整、准确、细致的招生信息,为考生提供专业、全面、深度的咨询服务,用长期树立起来的健康形象赢得了广大考生的高度信任,对学习生活不易的寒门学子也给予大力帮扶,想办法为考生解决后顾之忧。
此外,清华大学也大力加强招生宣传,在实施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改革的第一年邀请各专业大类的首席教授做客CCTV,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中国教育在线、新浪教育等各大媒体,为广大考生及家长第一时间解读2017年清华大类招生相关政策。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制作招生手册、以及利用清华大学新闻网、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清小华”微信微博等平台,第一时间发布各类招生办法、招生计划、招生组联系方式、录取结果等招生信息,做到高度透明,使考生有一个公开、畅通的了解信息渠道,并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
华夏招生在线为您提供了全面的招生资讯信息,欢迎您前来学习了解更多的招生信息!
免责声明:1、来源于:华夏招生在线www.zszxedu.cn国内专业的高考招生咨询服务平台,华夏莘莘学子梦想的起点!为全国各地考生提供高考、招生考试、高校招生、招生简章、高考报名、大学分数线、重点院校、普通高校、民办院校、分数线查询等多项服务!2、友情提示:本网发布的部分招生信息来自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